太极拳心法

“太极功修法三重,得其真二万法通”。李派太极法分三重,称谓“三太极”,即“外太极”、“内太极”和“真太极”。动盘拳法显法象于外,谓“外太极”。其诀是:“半个圈似月牙,三字诀上下插,颠与倒不离家,反复此乱如麻”。静盘功法造化内功于秘,谓“内太极”,其诀是:“呼吸气一太极,子午窟先天地,玄中玄秘中秘,升与降开与闭,河车灵三宝聚,炼神功呈妙技,莫妄传多仔细”。太极心法统领内外于心,谓“真太极”。其诀是:“四维着一力,虚空雷劈去。万法如意珠,紫金元祖气。”三法归一成太极,内是外之本,心法是统领内外的总根本’。故诀曰:“万物生于土,万法起于念。”又说:“细心参,细心参,真法不在势里边。”此即是说:真法就在心里边。拳法功法都是“一定死法”,而死法活练、死法练活,非心法所不能。其实”真太极”一个“真”宇,也就说明心法在拳法功法中的核心地位和灵魂功用。所以,传统惯称心法为“根本大法”、“万法之母”,甚至推崇为“天下第一法”。唯有心法才是造化内外真功的真机,成就神功的妙法。所以,传统太极牢操心法,无一不倍加珍视和珍用。

图片[1]-太极拳心法-聚微达人

一、心法实质

心法的实质是意念。太极动静修炼的“用意”、“意领”及其造化的功用之法就是心法。心意无形,无形则灵。这是人所以为“万物之灵”的重要因素。生灵都是“无形统领有形,心意统领形体”。理念指导心性,心性支配行动,这是人这一生命灵体的特有本能。人间万事起于心,拳功有成在于心。太极心法也因此而定。人心有善恶之分,所以善则善行,恶则恶作,是功是罪,各有果报。而道法太极拳功的心法,首先是阴阳和德,合道应天的修炼之法。所以,太极心法“敬心诚意”以调心,“意领气行”而调气,“意奶身随”而调身。而这三调法用的实质即以善排恶,以正逐邪。一句话,应之于道,公之于心,净化心灵。

太极修炼对心法视若珍宝,是心意的本质、功能和特,陛决定的。说到心意,必及心神。神为意之主,意为神之从,意静归神,神动为意。神意相随,皆藏慧心。精气神是人体内的物质精粹,是不同晶式的生命能量,生命康寿的生机能源。所以,人称这生命“三元”又谓生命“三宝”,又谓生命“三药”。以至成为太极功夫、一切造化的根本着眼点和着心处。而神则是三元中的最高精华,生命灵能,是三元突出代表。所以,传统认为,天赋其神与道同晶,乃生命“三元”的“元中之元”,“三宝”中的“宝中之宝”,又是“万物之灵”的灵根。此即李派太极神功观念的要由所在。真功源于心,真法出于意,意含念,念含意,意念混一。意是圆化,念是直射,圆中藏方,应规合矩。意念无影无踪玄秘于心,妙应太极自然法度。意隐于心,无形无象,变幻莫测,故古人称此心法又谓“玄机妙法”,“万能之法”,故“真太极”也因此而成名。

随着曲低而高,由粗而精的功夫升晋,心法之意随之也反映了“练无生有”又“化有归无”的“生化返”变化。于是,心法之意也就有了“幻意”和“真意”概念的分别。

幻意为后天有为之意。太极拳功的有为阶段,随形就势,随法应理的诚心用意即“有意”,幻意的真实感知是主动用意,是“敬心诚意”之意,“专心用意”之意,是实实在在的“有意”。但恰因这“有意”才蒋人有为有作的后天之意,才成为“有始终”、“不久长”、“不周全”的“短暂”和“有限”。既然有“有”就有“有限”,有“有限”就有“有量”,也就不能周全太极“循环无端”的无量天然。那么,这“不久常”也就落人“无常”之境。无常为“幻”,“幻意”也因此而得名。故说“有意之意为幻意”。由于幻意的缺陷和不周,短暂和无常,所以说,幻意从属于太极但未全应太极,它从属于自然但未尽合自然。

真意出自自然。自然本无意,无意是真意。真意应太极,太极是先天;真意是真机,真机是自然。真意,意满十方,自然周全,不期自转,循环无端。

唯有真意才相对地相应了太极天机及其无限真常。真意真机是真常生机。所以,人即使入睡,但呼吸、循环、消化、代谢、畅经,等等全盘生机也是照常存在,生命照常不息。无知无欲的幼儿也全现了活泼可爱,自然天真。真意是真机,真机是真常。这真意才是“真太极”的真真所在。如果说后天幻意层次低级,可却是先天真意的生发根基。幻意活现真意自潜,幻意炼无,真意自出。此即后天功夫到,先天自然生。正所谓“炼尽后天即先天”。先天真意出于后天功夫,是幻意化有归无的长期功果,甚至是一生全身心投入,艰苦努力,后天造化的功夫过程。所以,先人告诫:“真意好,真意妙,越是妄求越不到。”

幻意有意有为,功用有限,多用于动盘(也包括静盘有为功法)修炼,强化生机,强化肌体,利在修命。真意,无意无为,功用无限,多用于静盘性功修炼,含蓄能量,壮大能源,利在修性。这样借命修性,借性修命,性命归一,颐养天年。

二、心法功用

“天有太极,人有心意”,没有心意,休成太极。这是心意“真太极”特殊功能决定的,心法心意的功用极其广泛,主要是以下几点。

(一)开发觉性。万物应于理,无理非太极。太极理是天地自然运变的绝对大理,太极功是太极理的亲应、亲验和亲证,太极功夫拾级而上,步步规矩,层层道理,解开一重理,方上一层功。理不明则机不灵,机不灵则法不活,法不活则功不成。所以先祖警示后人,丢弃理法就如“盲人骑瞎马”。而当此大任者独有心法莫属。“小小钥匙贵如金,行立坐卧不离身,开天开地开觉性,开合神功太极门”的心法诀,首先说明心法“明道理以解惑,开心窍以破迷”的要用。从而成为开发悟性、生发理性、空透心性、灵明觉性的宝贵钥匙,成为凝炼神功及其“生机、开智、增慧、灵神、尽性”的能工巧匠。觉性促发高功,高功启发觉性。相辅相长,保证了功夫的不止精进。所以,“炼中悟,悟中炼,悟炼结合”,乃是全体规矩中心法的正确取用。心法贯穿功夫的始终,觉性才开发不止。

(二)活化生机。太极运变即自然,心意如环应太极,所以太极拳以“圆活自然”为上尚。“意领身随”,“随心如意”,故而承接讲“转换”,运变讲“缠绵”,做势讲“圆顺”,定势讲“完整”,动不离圆,活化身形,象应太极。意领气行,意到气到,此是意的良知,气的良能,其性天然。于是才说“重气不执气,在意莫在气”。因为“在气则滞,在意则灵”。圆为顺,方为逆。故拳讲圆顺,气讲圆通。借势行气,拳功相融,势顺随气自畅通,气畅通力自沉重。于是,一开一合一阴阳,一升一降一周天;一蓄一发一柔刚,一吸一呼一太极。内外同步,合机共运,内外一气,活化生机。从而启动生理机能的全盘运转。但是,脉因梗而不通,气因阻而不畅。而破滞化淤、蔼污排浊、冲关闯窍、融通致化、净化身心,则是心意特有的天然功能。正是心意的特殊功能才保障了畅经活络,通活一身的健身大益。从幻意到真意的升华,又可促成从“脉通”到“大通”的无限妙致。

(三)合和阴阳。人,五行之形,八卦之象,原本就是阴阳合一的太极体。每一细胞,每一毛孔也都包含了太极全息。但情欲所关,辛劳所致,致使阴阳失调,太极不圆。天地阴阳不调而生灾,人体阴阳不和而生病,“人在五行中,哪有不得病”。可人祖又说“阴平阳秘,病从何来”。上述所谓畅经活络,活化生机,其实正是心意对阴阳不调的调和。正所谓:“东家女,西家郎,黄婆为媒结成双”。此诀形象地说明心法“中和阴阳”的天然功能。确切地说,太极修炼的一切运化,由繁至简,由表及里,由秘而玄,步步都是和合阴阳,“和”是太极心法的特性,又是心法的“善美”本性。既反映天之道性,又说明人之德性。

(四)升发能量。太极合天地,心法和阴阳,这是太极心法的本能。孤阴不生,独阳不长,阴阳中和,化生无穷,这是自然。心法合和阴阳的精密造化,着眼都在生精、壮气、凝神,促进生命能量的壮大和升发。生命能量,是生命康寿和生命升华的决定因素,是一切功夫造化的总实质。为此,修炼一要避免能量损耗和流失,二要关护能量造化和蓄养,三要挖掘固有潜能。人,珍视呼吸和水谷的天地之气来达到能量“外取内补”的效果。但做为修炼,是吸“天玄”之气(阳),“地化”之气(阴),以壮“人元”之气。壮固元精、元气、元神。从而成就“内满三元精气神,外圆三才身手步”,内壮外强,一息坚融。

三、心法运用

心法运用,必须首先明确三点。
第一点,当明“人天相应”是李派太极心法理论的核心,是“人天合一”之功的必须前提。天地自然是人和万物的本源,也是生命生存的必须依赖和能量供应的无限源泉。人集中了时空自然的全息,而且息息相关。先贤们为破示人天相应奥秘,积累了丰实的经验,成为后人修炼的宝贵指南,继续探索人天奥秘的法宝。人天相应,即知人知天、相互沟通之情。故而晓人理(生理,心理),晓天理(无极、太极),觅索人天相应的共同点,打通人天合一通道。从而从大道自然“空无限,时无端”的无尽无休、无限无量中融汇生命能量,造化益寿生机。

第二点,当明“人天相应”的关键是“念相合,心相应”。正是:应与不应在于心,合与不合在于亲。磁石见铁,相吸无间;如儿见母,心心相连。故诀曰:“诚心正意立根基”。道法太极拳,心法不离道。如前所述,太极心法是正心正念之法,诚心向道之法,净心合道之法。一句话,修心之法。即修仁义心、道德心、和善心、平常心等等。

第三点,当明“武由文生”,“文武一道”。太极拳是中华美德、传统文化的生动反映,综合体现,是传统文化沃土生育的奇葩。它是武术,但文武兼荣,拳功并蓄。文典说明大义,拳功反映道理。应该说,太极拳一招一词汇,一式一言语,一趟一段落,一套一文章,乃活现的生动经典。所以单纯地就武论武,仅限一拳两脚,就偏入“武夫”歧途而无功可言,也就摧毁了太极文根的功夫理源;也就抹煞了以武演道的精深含义;也就结束和限制了太极心法“应天合理”,“化理为功”的精深造化丽“无用武之地”。心法运用,从幻意到真意,是“从无生有”。又“化有归无”的长期的、复杂的变化过程,又是心性逐步开发,无限展发的过程。又由于人的心性根底和悟化能力的差别,一人一个方式,一人一个境界,所以又很难一概而论。对此也只能依照心法运用的发展程序谈点认识,仅供参考。

(一)借势用意。即依照太极拳的法式用意,此是初级的心法运用方法。这很类似照文朗读,依葫画瓤,依画临摹,印影写仿,必须借用辅助。此间用意生硬拙刚,拘紧不舒,顾此失彼,辅应不周,极不自然。万事开头难,贵在闯过“开头关”。贵在坚持,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。心法伴随拳法,由生而熟,意势相投,渐至完整。从生到熟,这也是一个较长时期的功夫过程。其间心法运用的特点是,借助扶着,凭借依托,不能自主,或是“喧宾夺主”,是限于借势用意,以拳领意的被动用意。这“以外引内”,“主次异位”的状况,是意与势的结合期、磨合期,是以协调为目的的初级阶段。渐至熟练,量变质变,自然会变成主次归位的转变和提高。

(二)意领身随,意领身随是“借势用意”的一大提高,是磨合期的超越,是趋向自然的象征。犹如诗文背诵,越背越熟,领会越深,深入人心。伴随功夫以及对机理、规矩、要领的理性认识和理念提高,心法用意也就逐步摆脱对拳势的依赖,确立“心意为主”的主导地位和作用,促成神统意领,气势相投,内外合一。从“以外引意”到“以意领外”,从不自然到向自然,从心意辅应到心意自主,是心法的核心定位,重要的战略大转移。此间用意的主要特点是:合理合法,法由心出,快慢有变,强弱有度,初现启然风韵。当然,这也需要一个长期熟练、长期巩固的提高过程。

(三)得意忘形。《灵根歌》曰:“本是先天一点灵,不灵只为结成形。形成罩住金光体,放下依然彻底清。”“得意忘形”是李派太极的贬语褒用,是突出心法核心地位的形象借喻。它是“心为主帅”的精注,是“重内不重外”的深解,又是“忽隐忽现”的启导。忘形,是对心神意念的大解放。是大道理念的大光扬。此间心法,不为法式所框,不为拳路所套,不为形势所囿,摆脱我执法执,心意清明。得意忘形,忘形则形灵,忘身则身轻;抛开身形拖累,内外一气灵便。得意练意,凝合神气,三元得统,拳功混融。“得意”是“得义”,即明机理,晓法用,通释法诀真情。所以,才有“打拳无人似有人”,“打拳即演戏”之谚。打拳演戏,不是语言表达感情,而是以武语眼神演道,就如一场哑剧。此即暗示:既然演戏就要逼真,就需要悟透剧情、得其大义、全心投入、进入角色,就需要入微入妙、意随义变、假戏真作,就需要启发灵感、借诀设境、即境生情、由情人理。但是,这戏不是演在舞台上,而是天地间。正所谓“流星赶月快如风”,“一拥身躯入太空”;“如大海之炫跃,如苍天之浩渺”。正是这气吞万里,意气浩然的心法心性,才造就了李派太极拳的豪迈风姿,壮阔风情。得意忘形,不拘于法式,不限于形势,但是,不求形真形自真,不求气圆气自圆,不求自然自自然,自然便成“形神兼备”。

(四)若有若无。行拳做势,心意若有若无,若即若离,不像有又不像无,在于有无之间。这是心意用度 (强度、力度、幅度等)的极大减弱。幻意这一“化有归无”趋向是启发潜在真意的良好征兆,是得意忘形的又一提高。做为有为命功的动盘太极拳,做到无意无为似乎是不太实际的。所谓“无拳无意”的无意,其实也即心意的若即若离,若有若无。意若有若无,不觉有无,极好地促进心安、神静、气和的良好心态,致功心境。意若有若无,形忽隐忽现,一气腾然,自然发动,蛇缠鹊跃,醉舞蛮歌;无拳无式,应理合法,有意亦然,无意亦然;轻风摆柳,云飘长天,一片潇洒,神韵无限。正所谓“悠悠荡荡,飘飘欲仙”。拳功至此境,亦足显太极真机妙谛,不尽风采,而“无意”高境,也只能在静盘,而且是性功阶段得到切实验证和启用。

(五)形意两忘。静盘性功,修心炼性。而“形意两忘”则只是对“无意无形”、“无意无为”的具体解释,反映了修功的空静心态,无为功境。幻意炼尽真意出,真意真法应太极。真意真气,真机灵机,灵机灵转,不然而然,于是促成生命能量的广纳与精聚,造化和升华。其间,玄关大开,如日月当空,一片光明,冰化雪消,全体透空,浑然人天;中心立定,无物无我,心弥六合,抱空守中。抱在空中抱,守在空中守,人在气中,气在人中,人天混一。真意满十方,故成气满神全、神气合丹、慧灵神通、还虚合道的真功含养和精功造化。真功既在,所谓灵明灵察,灵知灵觉,灵应灵对的灵通功能也就自然垂现。也唯有这高功高能才能应验“人不知我,我独知人”、“以静制动,一动即法”的太极神功的玄奇妙用。正是:“真意真机现真法,真功真能见真验。”正因真意是造化太极高功的真功匠,于是才有了“真真相通,真真相融”。正是真意才导引了应真合真的归真路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9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

    暂无评论内容